很抱歉,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而本站使用的script沒有影響您閱讀本站網頁的資訊,請您繼續瀏覽,謝謝!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責任金融 責任金融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臺銀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給金融業的經營風險,已於2022年5月簽署支持TCFD,並參照TCFD 架構,透過「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等四項核心要素,建立氣候變遷管理架構,用以發展氣候治理策略、辨識潛在氣候變遷風險與可發展之機會,掌握對臺銀營運過程中的影響,並預先訂定相關因應策略與措施,預防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衝擊,持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強化自身營運韌性。

氣候治理

臺銀由董事會負責監督及審核氣候風險相關政策及管理,並由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落實氣候變遷風險及機會的管理。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總經理為副主任委員,並由副總經理做為執行小組組長推動氣候變遷管理的落實,而日常執行則透過該委員會下設之環境永續小組與責任金融小組執行氣候變遷相關行動。本行氣候治理組織架構圖如下:

氣候治理組織架構圖
TCFD核心要素 2022年董事會氣候相關議案
治理
  • 核議通過《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準則》,建立臺銀氣候治理相關制度與規範。
  • 策略
  • 審議臺銀2021 年ESG 融入經營決策之執行成效,其中包含建置「高污染環境產業通報」系統,及針對高污染產業訂定相關徵審原則。
  • 簽署赤道原則,將氣候變遷及環境議題納入授信考量。
  • 風險管理
  • 強化氣候變遷風險監控,納入每季的風險監控報告。
  • 指標與目標
  • 高碳排產業暴險管理,研議相關統計考量資金用途,以確實掌握臺銀於碳相關資產實際暴險情形。
  • 氣候策略

    透過參考TCFD 官方報告資料、比較金融同業鑑別出的氣候風險類別、與臺銀各相關業管單位研討可能的風險,進而蒐研出氣候風險清單,並辦理初步之風險辨識與衝擊盤點,及研擬建議因應措施。

    氣候風險盤點評估

    氣候風險矩陣

    短、中、長期影響程度最高之風險:

    期間 風險事件 風險描述 影響範疇 潛在衝擊
    短期
    (2年以內)
    溫室氣體排放成本增加-碳定價機制 2022年臺灣宣示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立法院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於2024 年開始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收取碳費,預估每噸價格約為新臺幣300元,碳價格往後可能依照NGFS情境推測以不同幅度提高。 電子業、水泥業、石化業、紙漿和造紙業、電力業、鋼鐵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煉油業 直接影響臺銀投融資企業之營運成本,增加信用與市場風險。
    中期
    (3到10年內)
    原物料成本增加(基礎建設材料) 因受2027 年歐盟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正式上路影響,被納入的產業包含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有機化學品、塑膠跟氫和氨等基礎建設材料因需額外支付碳稅而造成售價上漲;營建業也可能因成本大幅上升而持續受衝擊。 水泥業、鋼鐵業、鋁業、電力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營建業 直接影響臺銀投融資企業之營運成本,增加信用與市場風險。
    長期
    (超過10年)
    海平面上升 氣候變遷使海平面上升可能對臺銀的授信擔保品價值造成的減損,例如:授信戶的工廠位於易淹水的高風險地區,擔保品可能因暴雨遭毀損,不利銀行債權。 抵押擔保品或其他基礎建設 長期將直接影響臺銀不動產資產、授信擔保品。

    氣候機會盤點評估

    機會事件 定義 機會說明
    提升能資源效率 透過技術與設計結合,提升能資源效率可達到消耗較少的能資源或電力量之目的,達成減碳之目標,而投入研發以及更新相關設備投資可降低企業方的能源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
  • 無紙化管理:透過作業流程數位化,減少行內用紙。
  • 透過加強營運設備之水、電、廢棄物管理系統,汰換老舊設備,節省營運之能資源消耗,降低營運成本。
  • 使用電動公務車以降低範疇一排放量。
  • 綠建築 根據「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淨零排放情境下,2050 年台灣之新建物100%與超過85% 的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轉用更高效率之綠建築為未來趨勢。 以新建築、既有建築改善及營運管理降低營運成本,並取得綠建築認證,以提升自身營運之氣候韌性。
    提高營運使用低碳能源之比例
  •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淨零路徑下需大規模部署所有可能的潔淨能源及高效率技術,並大力推動創新,至2030 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需要增加三倍以上,達到約4 兆美元。國家與企業皆需積極投入低碳能源,如風力、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等。
  • 在能源使用方面,轉向使用低碳能源的企業,將可節省年度能源成本。
  • 除了提前布局再生能源,以降低未來可能需付出之額外成本外,臺銀也可投入自發自用的綠電,降低對市電(台電)之依賴,例如:行舍安裝太陽能板、儲電設備來做電力調控,當電力自給自足的能力提升,將減輕營運成本受到外在電價漲幅的影響。

    氣候風險管理

    2021年度,臺銀修訂風險管理政策,將氣候變遷風險落實至臺銀風險管理架構,建立氣候變遷風險辨識與陳報機制,並自2021年6月起,於風險監控報告中新增「氣候變遷風險」內容,分別就「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辦理風險辨識、衝擊盤點,按季將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結果及相關因應作為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並於2022年度通過《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準則》,以完善對氣候變遷風險的掌握。

    ✧ 實體風險情境分析

    臺銀於氣候風險盤點後,為強化對於實體風險在不同情境下曝險之掌握,透過情境分析,深化評估及分析各項風險影響之範圍、程度,以利有效監控風險,詳細執行情形請參閱2022 TCFD報告書

  • 風險辨識:全臺灣7個高風險縣市之授信不動產擔保品共146,418件。
  • 風險分析:以RCP8.5情境評估於2050年與2100年時間尺度下,可能暴露於海平面上升風險之授信不動產擔保品餘額。
  • 財務衝擊量化分析結果:
  • ➢ 於2050年的氣候情境下,7個高風險縣市僅有33筆授信不動產擔保品將座落於長期風險區域(每年至少發生一次,或有99%以上機會會發生沿岸洪水事件),其餘皆為無風險。若以2022年底之餘額計,暴險金額約為8,481萬元,僅占全行授信餘額之0.002%。
  • ➢ 於2100年氣候情境下,7個高風險縣市總計將有14,520筆授信不動產擔保品將座落於可能受海平面上升風險衝擊之區域,其中位於長期風險區域的筆數為52筆,亦較2050年之數量增加。若以2022年底之餘額計,此氣候情境之總暴險金額約為751.8億元,占全行授信餘額之2.084%

  • ✧ 轉型風險情境分析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都在進行低碳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提高臺銀於轉型風險之鑑別及掌握,透過情境分析,了解面對不同情境之下的風險暴險情形,詳細執行情形請2022 TCFD報告書

  • 風險辨識:臺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收取碳費。
  • 風險分析:於全球各國中央銀行及監理機構就金融部門氣候風險管理所組成的資訊共享網絡綠色金融系統網絡(Network of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NGFS)所開發之氣候情境中,於2030年及2050年兩個時間尺度下,化學材料製造業與石化業投/融資標的可能須付出之額外碳成本,以及將對臺銀產生多少損失之財務損失。
  • 財務衝擊量化分析結果
  • ➢ 市場風險:股票部位評價損失占淨值百分比(單位:千元)
    預測年度 淨值 氣候變遷因應法 有序轉型
    Net Zero
    無序轉型
    Divergent Net Zero
    2030 402,187,557 0.003% 0.034% 0.072%
    2040 0.002% 0.057% 0.057%
    2050 0.001% 0.056% 0.056%
  • ➢ 信用風險:信用預期損失(單位:千元)
    預測年度 原始值 氣候變遷因應法 有序轉型
    Net Zero
    無序轉型
    Divergent Net Zero
    2030 54,500 69,717 217,695 281,807
    2040 71,476 306,512 349,794
  • 氣候指標與目標

    因應氣候變遷與永續趨勢,臺銀於2022 年底推動永續策略藍圖規劃,依據國際標竿、產業關注之議題,收斂相關之永續指標與目標,其中責成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之環境永續小組針對自身營運設定相關目標,責任金融小組設定與產品與服務相關之目標,以全面的回應於氣候變遷議題對應之指標與目標。

    1. 環境永續小組:指標主要為自身營運之溫室氣體排放覆蓋率、用電量、汰換老舊與高耗能設備之減碳量、綠電使用比例、用水量、廢棄物盤查,及綠色採購等。
    2. 責任金融小組:指標主要為再生能源與ESG授信承作金額、高氣候風險或高碳排產業客戶投融資議合比例、透過PCAF標準計算投融資組合之財務碳排放量,及訂定高碳排產業限額與投融資業務氣候風險盡職調查機制。
    3. 另就上述主要關鍵指標分別訂定短期(2023年)、中期(2024~2025年)及長期(2025~2027年)之目標。
    4. 臺銀預期藉由設定短、中、長期指標與目標,為因應氣候議題進行鋪路,亦時時關注產業動態、國際永續趨勢以及對於氣候議題的討論,將持續藉由前述資訊以及執行現況,檢視目標之合理性,以穩健、堅定的步調持續推動自身營運以及產品與服務的低碳轉型,並因應氣候議題的挑戰。詳細內容請參閱2022 TCFD報告書